,一别就是永诀。
芸香想起父亲最后那次调职,刚回京述职,就被贬到千里之外。
娘说,这不是父亲的错,也不是天子的错,只是他性子太直了。
娘说,等父亲的信一来,全家也就跟着过去,同甘共苦。
娘轻轻握住了羞涩的暮雨姨姨的手。
娘说,好妹妹,委屈你了。
…………
对了。
五娘说着,从妆奁里拿出一只青瓷圆盒子。扭开。
一盒红艳艳的胭脂。
芸香脸色霎时苍白,头晕目眩。那个午后遭遇的痛苦还历历在目。
床。绳索。满床沿亮晶晶的……
五娘:芸香?
脸颊发烧的芸香猛然省神,看见五娘一脸疑惑的表情。
窗外西风吹着竹叶,在纸窗上划出一阵沙沙声。
五娘示意她将胭脂盒拿起来。
芸香颤抖地将它捧在掌心定睛细看,这才发现这胭脂和上次的药膏不一样,盒上有一个“顾”字——扬州的顾记胭脂铺。——只是普通的胭脂。
芸香的僵硬表情终于舒张开了。
五娘:帮我点上。
说着,一手指着自己的嘴唇。
芸香:是。
保持着上妆时必须的虚假的笑容,五娘闭上眼睛,忍住心中的凄然。
芸香指尖的一点嫣红,在五娘的唇上慢慢点染,慢慢晕开。
第九章
——找配鸾小姐?小姐的先生来了,正在那儿用功呢,没工夫见你。
配鸾的小丫鬟如是说道。芸香紧闭着嘴唇一言不发地立在阶下。
那小丫鬟见芸香不言语了,心底疑惑,眉心一蹙,上下打量起芸香来。
芸香不自在地低下了头。
——你是崔五娘那儿新来的那个吧?五娘找小姐有事么?
——啊……没什么大事。请把这个转交给她。
芸香这么说着,走上两步,从袖子里递出一方绢子。
小丫鬟将绢子拎在手里展开,看见上面绣着一对青鸾,就又转过头,抬眼看看芸香:你绣的?
芸香脸色绯红了,头更低:嗯,是的。我是谢谢她帮我琴的事……
芸香的话没说完,小丫鬟早就不耐烦地放下帘子回屋去了。剩下芸香站在一地金灿灿落叶里,低头自言自语:配鸾她读书,真是好呢。
骚乱是从八月十一的早晨开始的。
就在一家上下都在置办中秋节所需物事,筹划怎么迎爷回来的时候,多年跟随老爷行商的来旺突然只身一人回了李府。
——老爷病重,在七里铺三星客栈。来福来宝跟我去,叫三娘五娘莫慌张。赶快写信给山西,叫大小姐回来。先别让二小姐知道。陈管家,去联系章大夫的医馆……
众家丁面如土色。
庭院里的柏树上,两三只乌鸦瞪着眼睛,沉寂着。
里屋,五娘得了消息,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。
——麝儿,老爷是什么病?
——回五娘,听说是受了暑热……
——暑热暑热,秋老虎都过去了,哪门子暑热!
五娘将手里的白纨扇子狠狠扔在地上。
麝香低头不语。
远远地,芸香躲在房屋的幽暗角落里,低头侍弄瓶中新插的几枝蟹爪菊。菊枝的细绒上还沾着细细的露珠。
八月十四一早,李府人人如临大敌,焦灼地等待七里铺传来的消息。
五娘给芸香熏衣,修甲,挑衣物首饰,一丝不乱。绝尘独立于李府的扰扰尘世之外,又像身陷某种魔症之中。
将近黄昏,一切收拾停当,五娘满意地含笑看着面前的少女。
发髻被五娘提前换成了通房大丫鬟的样式。
五娘笑:明天是你的大日子。
芸香:是。
五娘笑:别苦着脸。看上去喜庆点。经商的,凡事都讲究讨个吉利。不过呢,你是读过书的,也不好学他们满口发财进宝。念两句诗书,老爷更喜欢。
芸香:是。
五娘笑:临走时,记住跟老爷说你是我这里出来的。老爷再想见你,就到我这里来。
芸香:是。
旁边的镜里映出了那个第一次打扮得如此耀眼的少女。
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换了新的。满头珠翠压得抬不起头。瓷娃娃一样扑得粉白的脸上,一点朱唇染得娇艳欲滴。没有笑容。
只有顺从。
礼物过于精细的包裹,就是为了诱起旁人将它们层层剥光的欲望。五娘知道自己做到了。
五娘蓦地抬手,狠狠拔掉芸香头上的钗子。
芸香的身体晃了一晃。
散开的卷曲长发遮住了芸香的脸。憔悴如一枝雨中的玉兰花。
五娘脸上的笑容消失了。
五娘:你知道,这是……
芸香:……命。
然而爷还是死了。
八月十四的黄昏,来旺来福来宝系着白腰带回府奔丧。
李府淹没在一片嚎哭声里。
尸首连夜运回李府。遗嘱里被扶为正室,必须为他守寡的,是三娘。
拒绝穿丧服,五娘在屋里不说不笑枯坐了一宿。麝香躲在门外偷偷抹泪。芸香卸了妆饰,安宁地睡着了。
八月十五,各路生意人前来索债。陈管家一一打发。办丧,发丧,做水陆道场。和尚尼姑男道士女道士穿着奇装异服出出进进。灵堂一片缟素。
守灵。还是要守灵。
人死如灯灭。和别人一样穿着白丧服的芸香这么想着,看着那口棺材。上天用这样荒谬的方式,免除了自己做通房丫鬟的命运。
芸香甚至感到有些幸运。刚这么想的时候,她有些害怕,觉得这表示自己的心在渐渐变得冷酷。
她想起娘教她读史的时候。史书上讲楚人坑杀秦卒,汉人斩首匈奴,都是动辄数十万。娘说,死的人多了,就渐渐只变成了一个数字。从记事到现在,芸香已经听说了太多的死讯。只说这一年,父亲死在远方,母亲则是眼睁睁死在面前。芸香的娘,如此美丽而有教养,弹得一手好琴,对暮姨和自己都很温柔的娘,前一天晚上还有说有笑,第二天一睁眼,就变成
芸香想起父亲最后那次调职,刚回京述职,就被贬到千里之外。
娘说,这不是父亲的错,也不是天子的错,只是他性子太直了。
娘说,等父亲的信一来,全家也就跟着过去,同甘共苦。
娘轻轻握住了羞涩的暮雨姨姨的手。
娘说,好妹妹,委屈你了。
…………
对了。
五娘说着,从妆奁里拿出一只青瓷圆盒子。扭开。
一盒红艳艳的胭脂。
芸香脸色霎时苍白,头晕目眩。那个午后遭遇的痛苦还历历在目。
床。绳索。满床沿亮晶晶的……
五娘:芸香?
脸颊发烧的芸香猛然省神,看见五娘一脸疑惑的表情。
窗外西风吹着竹叶,在纸窗上划出一阵沙沙声。
五娘示意她将胭脂盒拿起来。
芸香颤抖地将它捧在掌心定睛细看,这才发现这胭脂和上次的药膏不一样,盒上有一个“顾”字——扬州的顾记胭脂铺。——只是普通的胭脂。
芸香的僵硬表情终于舒张开了。
五娘:帮我点上。
说着,一手指着自己的嘴唇。
芸香:是。
保持着上妆时必须的虚假的笑容,五娘闭上眼睛,忍住心中的凄然。
芸香指尖的一点嫣红,在五娘的唇上慢慢点染,慢慢晕开。
第九章
——找配鸾小姐?小姐的先生来了,正在那儿用功呢,没工夫见你。
配鸾的小丫鬟如是说道。芸香紧闭着嘴唇一言不发地立在阶下。
那小丫鬟见芸香不言语了,心底疑惑,眉心一蹙,上下打量起芸香来。
芸香不自在地低下了头。
——你是崔五娘那儿新来的那个吧?五娘找小姐有事么?
——啊……没什么大事。请把这个转交给她。
芸香这么说着,走上两步,从袖子里递出一方绢子。
小丫鬟将绢子拎在手里展开,看见上面绣着一对青鸾,就又转过头,抬眼看看芸香:你绣的?
芸香脸色绯红了,头更低:嗯,是的。我是谢谢她帮我琴的事……
芸香的话没说完,小丫鬟早就不耐烦地放下帘子回屋去了。剩下芸香站在一地金灿灿落叶里,低头自言自语:配鸾她读书,真是好呢。
骚乱是从八月十一的早晨开始的。
就在一家上下都在置办中秋节所需物事,筹划怎么迎爷回来的时候,多年跟随老爷行商的来旺突然只身一人回了李府。
——老爷病重,在七里铺三星客栈。来福来宝跟我去,叫三娘五娘莫慌张。赶快写信给山西,叫大小姐回来。先别让二小姐知道。陈管家,去联系章大夫的医馆……
众家丁面如土色。
庭院里的柏树上,两三只乌鸦瞪着眼睛,沉寂着。
里屋,五娘得了消息,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。
——麝儿,老爷是什么病?
——回五娘,听说是受了暑热……
——暑热暑热,秋老虎都过去了,哪门子暑热!
五娘将手里的白纨扇子狠狠扔在地上。
麝香低头不语。
远远地,芸香躲在房屋的幽暗角落里,低头侍弄瓶中新插的几枝蟹爪菊。菊枝的细绒上还沾着细细的露珠。
八月十四一早,李府人人如临大敌,焦灼地等待七里铺传来的消息。
五娘给芸香熏衣,修甲,挑衣物首饰,一丝不乱。绝尘独立于李府的扰扰尘世之外,又像身陷某种魔症之中。
将近黄昏,一切收拾停当,五娘满意地含笑看着面前的少女。
发髻被五娘提前换成了通房大丫鬟的样式。
五娘笑:明天是你的大日子。
芸香:是。
五娘笑:别苦着脸。看上去喜庆点。经商的,凡事都讲究讨个吉利。不过呢,你是读过书的,也不好学他们满口发财进宝。念两句诗书,老爷更喜欢。
芸香:是。
五娘笑:临走时,记住跟老爷说你是我这里出来的。老爷再想见你,就到我这里来。
芸香:是。
旁边的镜里映出了那个第一次打扮得如此耀眼的少女。
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换了新的。满头珠翠压得抬不起头。瓷娃娃一样扑得粉白的脸上,一点朱唇染得娇艳欲滴。没有笑容。
只有顺从。
礼物过于精细的包裹,就是为了诱起旁人将它们层层剥光的欲望。五娘知道自己做到了。
五娘蓦地抬手,狠狠拔掉芸香头上的钗子。
芸香的身体晃了一晃。
散开的卷曲长发遮住了芸香的脸。憔悴如一枝雨中的玉兰花。
五娘脸上的笑容消失了。
五娘:你知道,这是……
芸香:……命。
然而爷还是死了。
八月十四的黄昏,来旺来福来宝系着白腰带回府奔丧。
李府淹没在一片嚎哭声里。
尸首连夜运回李府。遗嘱里被扶为正室,必须为他守寡的,是三娘。
拒绝穿丧服,五娘在屋里不说不笑枯坐了一宿。麝香躲在门外偷偷抹泪。芸香卸了妆饰,安宁地睡着了。
八月十五,各路生意人前来索债。陈管家一一打发。办丧,发丧,做水陆道场。和尚尼姑男道士女道士穿着奇装异服出出进进。灵堂一片缟素。
守灵。还是要守灵。
人死如灯灭。和别人一样穿着白丧服的芸香这么想着,看着那口棺材。上天用这样荒谬的方式,免除了自己做通房丫鬟的命运。
芸香甚至感到有些幸运。刚这么想的时候,她有些害怕,觉得这表示自己的心在渐渐变得冷酷。
她想起娘教她读史的时候。史书上讲楚人坑杀秦卒,汉人斩首匈奴,都是动辄数十万。娘说,死的人多了,就渐渐只变成了一个数字。从记事到现在,芸香已经听说了太多的死讯。只说这一年,父亲死在远方,母亲则是眼睁睁死在面前。芸香的娘,如此美丽而有教养,弹得一手好琴,对暮姨和自己都很温柔的娘,前一天晚上还有说有笑,第二天一睁眼,就变成